2018年山西对口升学文化传媒类专业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 2018-10-10 14:42 来源:山西对口升学招生网
根据我省高等院校人才选拔需要和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参照国家颁布的文化传媒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参考文化传媒类相关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及技能要求,制订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学考试文化传媒类专业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文化艺术的常识性知识,能够辨析主要艺术门类包括的艺术体裁(样式)及其名家名作,了解艺术创作主体的内涵及其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与创作方法。
2.掌握公共关系基础的基本概念,掌握公共关系策划的有关知识,理解公关活动的方式和常见的公关专题活动,掌握推销策略和自我推销的基本技巧方法。
(二)能力要求
1.有一定的艺术赏析能力,并有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
2.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公共关系的主题活动有策划和组织能力,有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
二、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是艺术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根据中等职业艺术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理论应用能力,兼顾艺术类专业要求学生拥有较广泛的知识面等特点,重点考核学生对于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文化艺术的常识性知识的了解与知晓程度。
第二部分 公共关系基础
理解公共关系的含义,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了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理解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含义及类型,掌握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明确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掌握调查的方法,并能够设计公共关系调查问卷;熟悉传播的类型及特点,掌握主要大众传播媒介各自的优缺点,并能在实践中综合应用,了解信息搜集的内容、掌握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式,并能有效的传播信息;了解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各种公共关系,理解不同对象公共关系的特点、要求,掌握与各种关系的沟通与协调方法;明确公关人员的形象,掌握公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掌握介绍、握手、迎宾、乘车、打电话、谈话、拜访、接待、使用名片、服饰、称谓、宴请、进餐、馈赠等一些常见礼仪知识;熟悉交际的基本技巧、语言表达的技巧;掌握演讲的语言技巧,能够对某一话题进行演讲,掌握商谈的原则、策略和技巧;理解公关活动的方式和常见的公关专题活动,掌握公共关系策划的有关知识;深刻认识良好组织形象的作用,了解公关广告的类型、作用,会设计简单的公关广告,理解公关广告的效益及其特点;了解有关危机预测和危机处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有关市场的知识和市场观念的演变过程,掌握推销策略和自我推销的基本技巧方法。
三、考试要点
第一部分 艺术概论
(一)《艺术概论》的学科性质及其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三)艺术的起源、继承和创新
(四)艺术门类的概念内涵,主要艺术门类包括的艺术体裁(样式),及其名家名作。(注意下列目录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
1. 绘画艺术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 当代罗中立的《父亲》 意大利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荷兰凡·高的《向日葵》 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女神领导着人民》 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 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
2.雕塑艺术
西汉石刻 《马踏匈奴》 法国罗丹的《思想者》 古希腊米隆的《掷铁饼者》 古希腊亚力山德罗斯的《米洛斯岛的维纳斯像》
3.书法艺术
东晋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4. 建筑艺术
明清两代皇宫北京故宫 西藏布达拉宫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埃及金字塔 法国巴黎圣母院
5.园林艺术
北方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江南古典园林苏州拙政园 法国凡尔赛宫园林
6. 音乐艺术
民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民乐琵琶曲《十面埋伏》 汉族民歌《茉莉花》 俄国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德国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7.舞蹈艺术
芭蕾舞剧《白毛女》 杨丽萍的《雀之灵》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里叶》
8.戏剧艺术
老舍的《茶馆》 曹禺的《雷雨》 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俄国果戈理《钦差大臣》
9.戏曲艺术
关汉卿元杂剧《窦娥冤》 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 汤显祖明传奇《牡丹亭》 孔尚任清传奇《桃花扇》
10.电影艺术
蔡楚生、郑君里编剧、导演《一江春水向东流》 吕岩、叶元编剧,郑君里、岑范导演《林则徐》 夏衍改编、水华导演《林家铺子》 明编剧、吴贻弓导演《城南旧事》 子良编剧,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黄土地》
国弗莱明导演《乱世佳人》 彩色故事片《这里黎明静悄悄》
11.电视艺术
根据老舍的同名小说改编《四世同堂》 根据钱钟书的同名小说改编《围城》 王扶林导演《红楼梦》 系列片《话说长江》
(五)艺术创作主体的内涵及其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与创作方法
(六)艺术作品的内涵;一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构成因素;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
(七)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及批评的标准
第二部分 公共关系基础
1.形成意识 2.调查分析 3.信息交流
4.沟通协调 5.培养素质 6.交际礼仪
7.语言表达 8.演讲商谈 9.活动策划
10.形象塑造 11.危机管理 12.市场开拓
2018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文化传媒类专业考试说明
一、
考试选拔对象及范围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学校、职业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学校、成人中专学校、技工学校等同等学历的学校)文化传媒类专业的(应、往届)毕业生。
二、考试形式及试题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艺术概论》、《公共关系基础》试卷满分各150分。
(二)题型结构
《艺术概论》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释概念、回答问题。
《公共关系基础》部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并改错、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三)试卷的难易结构
易︰较易︰较难︰难=4︰4︰1︰1。
三、考试教材的使用及范围
本考纲是以中等职业学校文化传媒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参考文化传媒类专业相关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及技能要求,以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推荐教材《艺术概论》(第三版)主编 王耀卿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第3版第一次印刷)、《公共关系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教材为基础进行考核。
《艺术概论》重点考核学生对于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文化艺术的常识性知识的了解与知晓程度。《公共关系基础》侧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案例的掌握程度。
四、考试内容及要点
第一部分 艺术概论(150分)
1.《艺术概论》的学科性质及其学科的形成和发展(10分)
(1)研究对象: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2)概念界定: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3)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早在数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了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实践领域的空间不断拓展,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艺术思想与艺术理论,为艺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直到19世纪末,在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倡导下,创立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康拉德.费德勒因此而被誉为“艺术学之父”。
2.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特征及其社会功能(20分)
(1)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审美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根本原则。古今中外成功的艺术作品,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道理:任何一部艺术作品,绝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也绝不是艺术家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各种生活材料在艺术家的头脑里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的产物。艺术家的创作动因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感受和审美体验,并且按照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律,改造了生活中原有的自然形式,以感人的、全新的艺术形象呈现于艺术作品之中。由上所见,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艺术是社会生活积极能动的审美反映。
(2)艺术的主要基本特征
形象性特征:形象性是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形象性,即指艺术是通过形象来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评价,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我们把艺术反映生活的这种特性简称为形象性特征。
艺术形象:艺术形象简称为形象。指的是艺术家根据客观现实中的各种生活形象及社会现象,加以选择、提炼、概括和加工,甚至是虚构而创造的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可感的生活图景。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途径或形式。
情感性特征:情感性也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所谓情感性,是指艺术是情感的结晶,它能以情动人,产生强烈的审美效应。
审美性特征:艺术的审美性特征,是艺术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志。所谓审美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它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艺术是表现美的;艺术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
(3)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
艺术的社会功能多种多样,但主要归纳为三种,即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审美认知功能,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能够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和信息的功能。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教育功能,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感上引发共鸣,甚至是心灵的震撼,并从中获得某种教益的功能。
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审美娱乐功能,是指人在艺术活动中能够使身心得到调节,精神获得愉悦功能。
3.艺术的起源、继承和创新(20分)
(1)关于艺术起源的主要说法
关于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和多元说等几种说法。多元说较科学、全面地阐述了人类最早的原始艺术活动的发生,即起源问题。
模仿说: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观点,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主要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是模仿说理论的集大成者,《诗学》是他的著名代表作。
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这种理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经风靡一时,被许多人所信奉。代表人物主要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表现说: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19世纪后期以来,表现说流行于现代西方各种美学思潮。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巫术说: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20世纪以来,由于巫术说的出现使得早前西方盛行过“模仿说”、“游戏说”等理论都变得过时了。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英国学者弗雷泽等。
劳动说: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理论阐释之一,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等人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
多元说:多元说与其他各种艺术起源的说法相比较,更加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人类最早的原始艺术活动的发生和起源问题。当今理论界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多元说对艺术起源的理论阐述。多元说认为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它的起源并非是单一因素促成的,应当是摹仿说、表现说、游戏说等多种因素相互渗透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巫术说与劳动说在其中更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2)继承与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艺术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历史继承性,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的民族、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为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继承。
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即对过去的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艺术门类的概念内涵,主要艺术门类包括的艺术体裁(样式),及其名家名作(30分)
当今艺术理论界普遍认为,艺术的主要门类分为语言艺术(文学)、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和综合艺术等。
(1)语言艺术(文学)
语言艺术即文学。它是以经过加工提炼了的口头语言和文字书面语言作为物质媒介与表现手段,通过创作主体(文学家)对语言的审美把握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等体裁。
(2)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在空间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门类。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体裁。
(3)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是指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和设计艺术等。
(4)表情艺术
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包括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5)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是综合多种艺术元素、艺术手段、艺术语言,在一定的时空里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主要包括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和新媒体艺术等。
5.艺术创作主体的内涵及其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与创作方法 (25分)
(1)艺术创作主体的内涵
艺术创作主体即艺术家。艺术家是一个群体概念,泛指从事各种艺术创造的工作者。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不但掌握有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
(2)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物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通过艰辛的艺术创作,使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及思想观念等生活材料,经过大脑的加工改造,不断地转化为艺术作品。由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文化素养、个性气质等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创作过程往往也不尽相同,创作类型及其创作方法的运用也不一样。就其一般性而言,艺术创作过程主要包括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主要环节。这三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衔接紧密,且又穿插交错进行,很难区分、截然分割开来。
(3)艺术创作方法
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该原则的遵循贯穿于创作的始终。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艺术的洞穴壁画和神话故事,自古有之,源远流长。
6.艺术作品的内涵;一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构成因素;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 (25分)
(1)艺术作品的内涵
艺术作品是指艺术家通过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审美意象物态化的创作过程所创作的艺术成果,是客观现实生活与艺术家主观思想情感相结合的产物。艺术作品一旦形成,就是内容(主题和题材)与形式(结构和语言)完美统一的有机的整体。
(2)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既包含着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又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融入艺术家的知、情、意。在具体艺术作品中,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主要要素。
题材是指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后所构成的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即在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环境、具体事件、人物和情感等。
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揭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契合”而生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它渗透、暗藏于题材之中,是构成作品的主导因素,是艺术作品的灵魂、统帅。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主要是指作品的艺术结构和艺术语言等。
艺术结构,是指艺术作品的内部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具体而言,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方式。艺术家根据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手段,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有机、合理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生活规律,又适应一定作品体裁的要求,从而达到艺术作品的完整、和谐与统一。艺术结构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剪裁、布局等。
艺术语言,是指创作主体艺术家在特定的艺术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物质表现的手段和方式。它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物质媒介和外部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舞蹈语言、绘画语言和戏剧语言、电影语言等。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出艺术的魅力。
(3)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的形式、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
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些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究其实质,艺术流派是一种群体风格的反映,也是艺术风格的延伸与扩展。当一些艺术家、艺术作品呈现出相近似的风格时,就可能形成艺术流派。
7.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及批评的标准(20分)
(1)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欣赏者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欣赏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2)艺术批评与批评的标准
艺术批评即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一切艺术现象,其中心是艺术作品。
艺术批评的标准,就是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判断和评价艺术作品及其有关艺术现象的尺度和准绳。概括地说,艺术批评的标准主要有思想意义评价和艺术价值评价两个方面。思想标准是衡量艺术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艺术作品艺术性高低、拙劣的尺度。
第二部分 公共关系基础(150分)
1.形成意识(15分)
(1)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及公共关系意识的基本概念,公共关系的含义。
(2)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3)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
(4)开展公共关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调查分析(15分)
(1)社会组织的含义及类型、公众的含义及分类。
(2)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四步工作法。
3.信息交流(10分)
(1)传播的类型及其特点、主要大众传播媒介。
(2)双向信息交流的内容、渠道和方式。
(3)信息传播的内容。
4.沟通协调(20分)
(1)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处理员工关系、股东关系的途径,团体关系的沟通与协调。
(2)组织外部顾客关系、协作单位、社区关系、主管部门、媒介关系、竞争对手等主要公共关系的协调方法。
5.培养素质(10分)
(1)公共关系人员的形象。
(2)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条件。
(3)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
6.交际礼仪(15分)
(1)介绍、握手、迎宾、乘车、打电话、谈话、拜访、接待、使用名片等一般社交礼仪。
(2)对外交往时服饰、称呼、宴请、进餐及馈赠等礼仪。
7.语言表达(5分)
(1)交际与交际的基本技巧。
(2)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3)陈述、说明、议论的要求。
(4)即兴发言能力的培养。
8.演讲商谈(15分)
(1)演讲的作用、特点和风度。
(2)演讲的语言技巧。
(3)商谈的原则和一般过程。
(4)商谈的策略和技巧。
9.活动策划(15分)
(1)公共关系活动的方式、特点。
(2)几种主要的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3)公共关系策划的要求、制造新闻的操作要领。
10.形象塑造(15分)
(1)组织形象的概念、作用,公共关系广告的概念、作用。
(2)公共关系广告的类型及设计。
(3)公共关系广告效益评价。
11.危机管理(5分)
(1)危机的种类、特点及其预测工作。
(2)危机处理。
12.市场开拓(10分)
(1)市场构成要素、市场观念的演变及其特点。
(2)常用的推销策略及技巧。
(3)自我推销。
五、考纲说明
1.对口升学考试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职或本科院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命题者应考虑目前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知应会为主,不出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考题。
2.命题应注重基础考查,着力内容创新。命题范围原则上不超出本考纲,凡本考纲未提及的参考教材内容均非考试内容。
3.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必要的区分度,以利于升学的选拔,考试中单个题目的分值不应大于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