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一小:让学生充满“阳光”
发布时间: 2016-01-24 11:32 来源:山西对口升学招生网
从1715年—2015年,由清朝初建时的“官学房”到民国时期的“珲春城区两等小学校”,再到1988年正式更名为“珲春市第一小学”,时间的钟摆即将敲响300年的混响。300年的时间节点上,吉林省延边州珲春一小教育人在传承、发扬百年历史的基础上,发出自己的最强音——
虽然时隔两年,但回忆起自己初任校长的情景,罗晖仍觉得历历在目:一所百年老校如何传承过去,面对未来该作出怎样的选择,自己又将为这所百年老校留下怎样的一笔?压力、困惑、雄心,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
两年后,罗晖在珲春一小的发展历程中找到答案:从清朝闭关锁国时期的学文不学武,到新文化运动中努力学习、传播新思想;从1986年校长郑永兴主张的“和谐教育”到1997年校长吴淑云开展的“韵语实验”……紧贴时代步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是珲春一小教育人的使命。为此,罗晖也将目光锁定改革,这既是对百年珲春一小的传承,也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必然。
“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相同的只是身份,不同的经历、体验、成长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罗晖将改革、创新、传承融合为一句话:让教育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是罗晖新的起点和希望。
阳光课程: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校教育就是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助其成长、成才。如果我们只是传授知识,教育就过于简单和粗暴了,学校需要提供多样的课程和社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罗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或宽或窄的彩色纸条,在学生的手中不停地转动,圆形、椭圆形变戏法似地成为动物的眼睛或者成为半个球,经过学生的粘贴、拼装,个个栩栩如生。“嘻嘻,‘魅力衍纸屋’成了我们的‘魔法屋’。”学生吴晓蒙在日记里写道。
“在3—5年级,每周有一节衍纸课,看着学生认真地构图、上色、设计线条、拼装,我心里总是为学生的专注而感动。”说起衍纸,教师郭香菊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这位从计算机领域“跨界”成为校本课程开发者和实施者的教师,在衍纸的世界里忙得不亦乐乎。
在珲春一小,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双管齐下。必修课以校本课程和德育课程为主,校本课程有1—2年级的文明、礼仪课程;3—5年级的快乐衍纸课程;6年级的我爱家乡课程。德育课程有经典诵读、书法、腰鼓、陶笛、足球等。必修课程纳入课表,课时长短不一,形式多样,全员参与。选修课程以社团活动为主,每周二、周四下午半天为活动时间,内容涉及舞蹈、剪纸、俄语、器乐、韩语、钻石秀,等等。“我们就是要让课程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凡是毕业的学生要掌握‘四个一’,即能写一笔好字、会演奏一种乐器、拥有一个好口才、掌握一项技能。”副校长付友说。
咚、咚咚、咚……伴随着音乐声和教练的哨子声,学生们欢快地舞动着手中的彩带和鼓槌,不停地变换着队形,或蹲或站,一个个小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这就是珲春一小名声在外的腰鼓,这个传承了几十年的传统如今更是发扬光大,学校把腰鼓设为必修课,社会上提起珲春一小,人们就能和腰鼓画上了等号。
“作为百年老校,传承是我们的使命,但创新更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所在。在学校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切合时代的律动,开发新的课程,为学生的成长创设条件。”罗晖说的正是珲春一小蒸蒸日上的足球课程。
延边州是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与生俱来的运动天赋让朝鲜族学校在体育艺术教育中技压群芳。“课程不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锦上添花,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足球课程的开展让小学生的好动找到出口,也无形地响应了国家的号召。”罗晖说起足球课程流露出些许自豪。
采访时,记者看到二(7)班的学生金建熙穿梭在几个练习障碍之间,身体灵活,脚上有力……这个组建只有三年的校园足球队,在刚刚结束的延边州第26届“州长杯”足球赛中获得小学组甲组冠军,当大家还沉浸在足球队创造了珲春历史的兴奋中时,罗晖又有了新动作,她联系企业赞助全校2700个学生每人一个足球,每天大课间,学生们做上了足球操。
“结合珲春的区域特色、历史传承和学校实际,学校先后开发出86门课程,范围广、形式多,为了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让课程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罗晖说。
阳光课堂:让师生找到成功的密码
学生孟祥煦有条不紊地组织着课堂,声音高亢,口齿清晰,其他学生在研读文本后品读并背诵,PK背诵、小组背诵、男女生对抗背诵……每到动情处,学生们激动得小脸通红,时而配合文本做着可爱的动作。课堂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深深吸引着每一个观课教师。
课后,许多教师围绕在班主任郑丽身旁取经,并称赞孟祥煦,“这孩子还真像个老师”。
但曾经的孟祥煦,让郑丽急得不行。
在五(5)班,孟祥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成绩都名列前茅,但综合能力较弱:说话没有断句,总是大喘气,把脸憋得通红;在公众场合一紧张,眼睛就会不停地眨,双手双脚也会不自觉地抽动……郑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郑丽尝试着让孟祥煦在全班面前展示,只要有一点进步,就给予他鼓励。孟祥煦的母亲悄悄地告诉郑丽,“你可以放弃,我家孩子可能不是那块料,也许长大了就会好一点。”“孩子是不自信的表现,咱们慢慢来。”郑丽耐心地解释。
一年过去了,孟祥煦可以在几百人面前组织课堂,眼睛也不会不受控制的眨动。
不仅仅是孟祥煦,5年前,郑丽刚接手这个班时,那些有些“资历”的学生都择班了,剩下的学生聚拢在一(5)班,百味杂陈的她与同事决定开始走一条别样的路。
语文、数学包班教学让郑丽全身心投入,她坚持让学生们诵读,在找到自己兴趣的同时找到学习的兴趣……
随着不断地努力,班级成绩从倒数第一到名列前茅,成效突飞猛进。
同样的碳元素,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环境,可以软到随意拉伸,也可以硬到削铁如泥。对这群学生与日俱增的感情,让郑丽更坚定探寻的脚步,当这一腔热情与新课堂教学改革相遇,发出的化学反应让学生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郑丽在成全五(5)班的同时,也让她找到了自己。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珲春一小的主旋律,他们知道只有挣脱传统课堂唯知识、分数至上的羁绊,教师内心才能充满阳光,学生的生命状态才能阳光起来。2009年,学校进行教案改革;2010年,学校提出“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要求;2014年,学校学习了高效课堂模式后,将其与自身特色和学校实际结合,形成了现在的“阳光课堂”。而郑丽正是最近一年多凭借对课堂的研究成长起来的佼佼者。
在“阳光课堂”的建设过程中,珲春一小也形成了自己的经验。
“校长不应只是学校制度的制订者,更应是制度的实践者和拥护者,凡是校长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必须起带头作用。”罗晖在新任校长初期就搭上了延边州课堂教学改革的顺风车,是机遇,也充满了挑战。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教学、德育、师德、科研的各部门领导全力参与,齐抓共管,层层落实,领导包班到组,确保课改工作顺利进行;成立课改攻坚小组,以教学领导和部分教学骨干教师组成20人的课改“攻坚小组”,商讨、解决课改工作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和难题;建立课改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两次课改例会;要求包班领导做到“一日三查”“每日两听”“每日一思”。课堂在日复一日不断研磨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害羞到落落大方,从无所适从到如鱼得水,课堂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评论家,每个人都是质疑者,每个人都是书法家……”六(4)班学生崔菁华说。
就在采访当天,英语教师任佳、科学教师张晓燕在图们一小参加延边州小学A组课堂教学比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珲春一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成为延边州课堂改革的‘黑马’,与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静心研究的氛围密不可分,更让人欣慰的是,学校以课堂改革为抓手,找到了师生幸福、学校快速发展的‘黑匣子’。”延边州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于明涛感触颇多。
阳光教师:托起教育的底色
“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我们不能把教师的成长放在嘴上、落到纸上,只有把涉及教师成长的因素做实、做透,让教师看到希望,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罗晖说,“‘阳光教师’的培养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生活里……”
暖色调的装饰,四周布满了高低不等的书架,多边形的桌子上放着精美的插花;咖啡壶、电视机、冰箱、微波炉,宽大的沙发……这是珲春一小让人流连忘返的教师发展中心。每天上午学校为教师们准备好水果、豆浆、咖啡;定期举办教师读书沙龙、课堂教学主题沙龙……教师生活中心的外墙上悬挂着装裱好的字画、衍纸、剪纸以及沙龙、活动、研讨的照片。“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对工作本身也是一种促进。”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孙世忠说。
除了丰富教师的校内生活,教师专业成长是不可或缺的。课堂是教师育人的主阵地,研究是教师反思、总结并形成自己教育教学思想的利器。珲春一小每学期定期开展“三课四研究”活动:“三课”即孵化园晒课,徒弟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四研究”指课题研究,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进行专题研究;团队研究,学校根据教师的特长,组成高效课堂研究团队,目前已经有课堂流程、评价、展示、常规、导学案编制等五个团队;精品课研究,研讨的是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精品课案例,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沙龙研究是由志趣相同的教师确定主题、不定形式、不定人数的专题讨论会。
“教师只要找到自己成长的‘爆发点’,成长便水到渠成,在工作、生活上,学校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条件,引燃‘爆发点’。”付友胸有成竹地说。
教师郭香菊从2003年开始接触衍纸,当时在珲春乃至国内基本买不到教材和教具,她就在网上购买,一个造型简单的工具就要花费十几美元,教材要自己下载英文材料自学。每有一个新作品、新构思、新方法,她就通过论坛、贴吧与网友交流。如今,郭香菊编制了一套1—6年级的衍纸教材,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每个学生毕业时都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郑丽不善言谈,在传统课堂上与其他同事相比,没有一点优势:班级管理混乱,教学方法陈旧,每天默默无闻。但现在,她的班级成绩和每个学生的表现在全校都很出色。改变课堂,成为郑丽成长的“爆发点”。
“成长是自己的事,但与学校有关。”罗晖笑着说,正是这个正在蓬勃成长的教师团队,让她看到了学校的活力。一所百年老校,因为文化和传承充满魅力,也因为改革和创新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