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发布时间: 2016-02-03 12:56 来源:山西对口升学招生网
2015年 12月 18日上午9∶45,当记者走进宝应县实验小学五(7)班教室时,数学教师王强国正在讲授《圆的认识》。“圆形和其他图形相比有何不同?”王强国问。“圆没有顶点”“圆由曲线组成”“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个个胸有成竹。“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对教学内容这样熟悉,预习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预习正是我校长期以来坚持的‘学导式’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课后,王强国向记者介绍道。
从2007年在数学学科小心翼翼地探索尝试,到如今各学科全面推进,以预习为基础的“学导式”教学模式在宝应实小走过了不同寻常的8个年头。“学导式”究竟如何“学”、怎样“导”,它又给这所学校带来了什么变化?
不一样的课堂
“课堂结构好比物质结构,结构变化了,性质随之也会相应改变。比如石墨和金刚石,它们的分子形态一样,只是由于排列结构不同,才形成了软硬度相差极大的两种物质。课堂结构的优化,也可以给教学效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宝应实小校长陈士才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阐述了学校开展“学导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初衷。
改革从数学学科发端。“小学数学需要预习吗?在‘学导式’推行之初,有不少老师提出这样的疑问。”陈士才告诉记者,有的教师担心,预习之后学生看到了解题方法,就失去学习热情了;有的教师担心,预习之后学生就不会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维过程,可能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还有的教师担心,有些学困生难以独立进行预习,会不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更大?“但我们经讨论后达成了一致: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性非常有效的手段,预习之后数学教学效果会更好。”
什么是“学导式”教学?记者了解到,宝应实小的“学导式”教学模式分为4个教学环节,即“预、展、评、练”。“预”是引导学生自学新知识,可以是自学课本,也可以是独立解决新问题;“展”是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实现个体学习资源与公众学习资源的共享;“评”就是充分利用展示资源,通过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通过学生的相互评、补充评,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练”就是通过设计有梯度的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要点。
“传统教学中,一堂课老师基本上要讲20分钟,学生参与10分钟,剩余的10分钟练习。采用‘学导式’后,老师只需讲10分钟,学生参与的时间增加到20分钟,还有10分钟的练习时间。毫无疑问,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多了,更愿意动脑了,从被动的‘喂’发展到主动的‘吃’,课堂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陈士才说,由于教学效果突出,从2014年开始,“学导式”逐步向语文、英语学科渗透。
绝不是简单模仿
“现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比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杜郎口中学的‘导学案’等等,和这些相比,宝应实小的‘学导式’有什么不同?”面对记者的疑问,陈士才解释说,“学导式”绝不是简单的模仿,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彰显教师的主导性。“小学生和中学生不同,完全放开会让他们无所适从。所以无论是预习作业的布置,还是课堂上的展示反馈,教师都是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评价的过程,更是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索、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是‘学导式’的基本出发点。”宝应实小教科室副主任王健对记者说。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数学预习作业,上面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我预习、我能行”环节,教师在梳理新课知识点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第二部分“我出题、我快乐”环节,则要求学生根据新授知识,
为其他同学编写几道类似的习题。“虽然学生编的题目常常不是那么严密合理,却真实反映了他们思维的过程,这对于他们掌握新知识很有帮助。”王健说,为了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负担,教师会严格控制预习作业量,学生回到家一般花5至10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
“‘学导式’和其他教学模式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宝应实小教导室副主任陆海峰说,学生在课堂上当然也可以自学,但由于受时空限制,自学往往流于形式,反馈有时就成了少数尖子生的“特权”。“学导式”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特别是学困生,提前预习让他们做到了心中有数,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达到了‘笨’鸟先飞的效果。”
“一种教学模式是不是真的能被广大师生接受,关键在于它有没有可操作性。”陈士才向记者介绍说,“学导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衍生出低、中、高三种不同课型:1至2年级的“预习引导型”,突出教师的引导,主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3至4年级的“预习探究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5至6年级的“预习反串型”,强调师生、生生、组组的互动,让学生逐步形成学习能力。“无论是哪一个年级,学生都不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学习的。”
学生教师共成长
宝应县三里小学是一所位于城郊的普通小学。“以前,我们学校一年级招生只能招到40人左右。”该校副校长李军说,2012年学校被纳入宝应实小教育集团后,实小从管理、教学、教研、师资等各方面给予了三里小学很大的帮助,招生状况发生了改观。“特别是推行‘学导式’教学模式,让我校的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李军告诉记者,经过3年的持续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已从几年前的全县倒数发展到目前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15年,我校一年级招生已经招满了两个班,而且还不断有学生从外校转入。”
“实小刚开始在我校推进‘学导式’时,不少教师还有抵触心理,认为我们的学生和实小不同,难以达到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三里小学数学教师周磊说,“不过随着‘学导式’的深入推进,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它的优势。”他说,“学导式”提倡的教育理念和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让以往害羞内向的农村学生彰显了主体性、提升了自信心,还提高了表达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不仅是学生,教师在开始时也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三里小学语文教师杨德森说,“在‘学导式’教学模式中,有时可能会出现学生提问把教师‘难倒’的情况,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说,在“学导式”教学模式倒逼下,该校教师纷纷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入手,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育教学水平随之稳步提升。“简而言之,‘学导式’为实施高起点的教学创造了可能。”陈士才说,“高起点的教学,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更轻易、更轻快。把容易解决的问题在课前解决,教师着重在知识难点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学生预习后还感到模糊不清的地方开展针对性教学,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真正实现了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