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更具自主活力的“实验”课堂文化
发布时间: 2016-03-16 17:19 来源:山西对口升学招生网
2014年至2015年间,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在各级、各界领导大力支持下,学校成立了由鼓楼、启秀、察哈尔、启秀东四个校区组建的呼市实验教育集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有何“高招”,将已经成熟和完善的治理方式平移到分校?又如何瞄准办学方向,在继承和发扬的同时,使每一个校区独具特色、各有千秋?这对屈惠华校长是一次全新的考验,也是每一位“实验人”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优质校在输送自己能量的同时,如何保持向上生长的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呼市实验中学为什么可以实现多个校区同步发展,而且每个校区都发展得那么迅速、稳健?这离不开“实验文化”传承的力量!学校把特有的骨髓文化,植入其他学校,马上就成为新校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实验文化”包括“唯事必精、唯旗必夺”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品如海、德如玉”、注重创新和全面发展的学生文化;恪守、钻研、敬业的教师文化;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文化;还有自主、有活力的课堂文化。
课程改革又有新尝试——选修课“超市”开张
2015年9月开学不久,呼市实验中学的校园里举办了一个有趣的选课“超市”现场选课活动。怀揣“选修你的课程,照亮你的梦想;选择你的舞台,HOLD住你的未来”的美好希望,呼市实验中学校本选修课“超市”开业啦!选修课现场摆摊的是各选修课程的教师,“顾客”则是学校初一的学生们,开设选修课的教师坐在各自的桌子前,桌前醒目地摆设着风格各异、创意新颖的海报,桌上摆着招收学生的报名表,学生选定课程就在表上写下自己的班级和名字。
细数摆出的选修课程,开设了近30门课,涵盖各学科选修课、科技类选修课、传统文化类选修课、心理辅导类选修课、艺术类选修课、体育类选修课、语言及策划类选修课。其中,不乏一些很新颖的尝试,如“领导力课程”少年领袖营、玩泥巴的泥塑课、国学课、播音主持课等。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这些课程的具体安排,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实行“走课制”,打乱传统教学班的束缚。只有志趣相投的学生,才会选择同样的课程成为新的、意义上的“同学”。上选修课时,将打破班级限制,选上相同选修课的学生将在一个教室上课,称之为“走课”。今后,实验中学还将对选修课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规范选课操作,推出更多适合学生的选修课程。
“课堂文化”再次华丽升级,“五板块”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硕果累累
“呼市实验人”一直没有停止对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的探索。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自主发展,而且也要让教师快速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呼市实验中学从2014年10月开始提出将深化学研型学校建设再次聚焦到课堂上,提出并实践“五板块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申报“呼和浩特市十大重点攻坚课题”。呼市实验中学的“课堂文化”再次华丽升级——学生学得阳光,教师教得幸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正在变成现实。
“五板块”教学模式的结构
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在联系的五种板块的学习活动,即结构自学、小组互学、展学评学、归纳总结和拓展延伸五种基本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每一个板块学习中都经历一次完整的学习过程,为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提供了多次循环参与学习的机会。如果学生在结构自学中没有学会,在小组共学中还有机会;在小组共学中也没学会,在展示交流中还有机会;在展示交流中也没学会,在教师的点评总结中还有机会。板块活动并不是连续的线性设计,而是可以自由组合。各板块活动相对独立,在每一种板块活动中学生都要经历对知识的完整学习过程,这就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及时根据教学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拼接重组预留了空间,使教师能够依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控,主导课堂教学的进程,从而使教学设计由关注静态预设向关注动态变化转变,由传统教学的线性设计向螺旋设计发展。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线性设计的不足,为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使课堂教学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重预设完成走向重生成发展,由单一重知识传授走向重能力素养的提升。
(1)结构自学是“五板块”教学展开的基础,其它板块的学习活动都要建立在结构自学的基础上,是在结构自学基础上的灵活重组。结构自学教师可根据学习主题或学习内容结合学生情况,安排在课前或课内完成。
结构自学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对文本知识或学科主题的学习,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和教师来解决问题导学单中的问题,使自学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成果体现。因而,结构自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前预习,它需要学生在问题导引和启发下,发挥个人能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结构自学一定要让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结构化问题导学单设计的组织框架开展学习活动,在结构化问题导学单中设计的学习问题或学习任务尽可能让班里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起点,让每个学生都在基于解决属于自己的学习问题过程中学习,让学生针对学习主题进行完整学习或整体感知知识文本,而非孤立的、碎片化的储存记忆知识。
(2)问题导学单中的结构化问题以组或串的形式呈现,问题除能追索到要学的知识外,还要能反映出知识生成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以及学科或主题的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它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由平面设计向立体设计转变。
教师要在在研究学生高效学习的基础上,在熟悉学科思想、课程知识结构和自己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并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曰“基本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课题性的结构化问题设计。这样,不仅保证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的知识“意义”是真正有意义的,也保证了让学生的学习积累,交流讨论在既定的目标框架内活动,如果发生了游离与目标之外的学生活动,也能被教师及时发现并管控,使学习始终围绕符合教学需要的目标发展,保证了目标与需求的一致性。
继而把结构化问题分解成基础性问题、原理性问题、拓展性问题,在导学单中依据认知逻辑和学科逻辑分类编排,生成导引学生进行板块学习的方案设计。这样,不仅能观察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水平;同时,可通过评价学生问题解决的层次来了解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水平,为学生及时进行差异化学习指导提供了可靠证据。
通过评价学生问题解决的层次及进程,也为教师接下来要进行的板块活动及活动内容提供了问题接口,通过问题接口使相对独立的板块学习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由记忆、模仿等浅层次学习活动,向理解应用的高层次深度学习活动跃进。这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教法与学法的一致。
(3)小组互学和展学、评学是在结构自学的基础上,在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疑的基础上,以4~6人为小组展开的学习活动。它通过组内学科组长组织讨论交流、查验问题解决情况,以达成共识,集中汇报小组问题和学习结果,明确展演成员及展演问题。展学、评学分展演、质疑、答辩和追问四步骤,评价从展演内容、展演质量、展演表现三维度量化打分,采取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的多元评价方式活动。
(4)归纳总结可以在结构自学、小组互学、展学评学以及拓展延伸中的任何一个板块或几个板块学习成果上进行,可由教师根据具体学情和目标来定,主要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或单元主题学习情况灵活使用。
归纳:首先要呈现明确具体的知识结论,结论是思维的果实,要让学习者看到思维劳动的成果,不仅能调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其次要总结隐含在知识背后的学科思想,指导学生发展高品质的思维能力。再其次要有明确清晰的知识结构和学科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和管理。最后要总结本主题知识学习中的易错点和常见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学生的持续学习获得保障。通过教师高水平的归纳总结实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
(5)拓展延伸主要起到探查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促进学习的迁移应用,强化对核心知识、核心问题的理解掌握的作用。这可在其他任何板块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可以在一课时内使用,也可在单元主题学习之后集中一或多课时使用;内容以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高的习题、问题或实验为主,或开展综合性学习,其形式根据目标要求可分个人拓展和小组拓展。
问题与挑战
(1)五板块教学由于为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提供了多次循环学习的机会;因此,就改变了传统教学线性设计的不足,为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使课堂教学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重预设完成走向重生成发展,由单一重知识传授走向重能力素养提升转变。但是,由于学习的多次循环,往往在规定的课时内,很难完成课时内容,这就直接导致教学的计划进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教师在实践中有困惑和顾虑,反映出中学教师的新课程实践力还比较薄弱,“少而精”的课程理念有待树立。
(2)五板块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或评测工具就是教师为学生编制的结构化问题导学案或导学提纲。教师在编制导学问题时,会碰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导学问题设计得是否科学有效;对知识技能的结构化处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和学科规律等,能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有效的解决,教师需要在课下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课和钻研,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绝不是换一种教学方式那么简单。而在传统教学视野下,围绕着“讲、练、考、评”建立起来的教辅资源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已经相当成熟,教师在市场上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各色教案、练习、课件等,为教师完成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和便利,这是传统教学对新模式教学存在的巨大资源优势。现在,在新课改下的中小学教师们急需得到这样的帮助和资源。这反映出教辅资源市场建设远远滞后于课程改革,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教育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专家的新课程研究更多地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的专家指导匮乏。
总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突出和强化了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任何一方,另一方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被弱化和抑制,系统的平衡性就会受到影响,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就会变差,从而导致系统效能下降。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双向优化教与学的行为,并保持它们的协调一致,才能创造出高效课堂。“五板块”教学模式以板块学习为载体,以结构化问题为线索,以教学进程和问题解决程度为管理枢纽,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在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做到了教学中“教”与“学”基本关系的四个协调一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效果。随着学校课堂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实施,必将使学生的学习进入更高层次,必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质的变化。
“指导—自主”式班级管理体系,创建异彩纷呈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
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在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实施完全的自主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呼市实验中学始终坚持“自主不自流”的原则,提出了“指导—自主”式班级管理体系。
学校非常重视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形成和谐民主、友好向上、有利于学生自我创新的班集体。每个班要学生设计班徽、班旗,制订班规、班训,每个教室门口还张贴了班主任寄语,还有些班级学生自己设计班服,创建了班刊,每一个细节都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的自主性。所有这些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
比如,每个学期开始,有一些班主任会和每个学生共同分析、探讨本学期的奋斗目标,先找准起点,把大目标分成众多小目标,多设台阶,分层渐进,由易到难。目标确定后,学生制作达标卡,贴在课桌上或班级的墙上,随时激励自己。把单纯的质性描述评价与多角度、多层次的量化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收获,进步的历程,不断地挑战自我,自我超越,锻炼意志品格,提高自我修养,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自主教育”四自主教育目标。
丰富而有特色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呼市实验中学以“关注每个孩子,成就每个明天”为宗旨,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置于首位,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创建了“繁星文学社”“光之宠儿动漫社”等十余个课外兴趣小组,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还举办“我的校服我做主”校服设计大赛、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搭建每年的毕业典礼、主持人大赛、卡拉OK大赛、“校园之星”才艺大赛、书法绘画作品展览等活动平台,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尽情展现。关注德育,重视心育,强化体育,开展了以“阳光体育”为主的系列体育活动,艺体成果丰硕,全校学生在历届国家、自治区级和市级文、体、艺、科技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摘金夺银。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品德情感体验,使学生健康成长为一个自主成长的人,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聆听每一个孩子心灵发出的声音,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由的空间自主发展。
创新管理方式,“自由组合、双向选择”,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学校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管理是指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可以自由选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入到自己的团队组织,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可以自愿选择加入某个团队。
“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管理优势就在于,限制学校行政权力的过多干预,这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权力和被选择的机会。只要是努力干工作的教师,甚至一些很年轻的教师,都有机会表现自己、成就自己;没有一个名师可以坐在功劳簿上轻松懈怠。这既促进了内部竞争环境的形成,也激活了学校内部的生机和活力。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四自主”发展模式,以及“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管理保障,打破了先前教师成长被动、成长缓慢的局面,使每一层次的教师都获得专业化的有效发展。这成为促进课堂改革的自觉、自愿的全员参与态势,不可阻挡,无需督促。
如今的呼市实验中学,无时无处不洋溢着和谐向上的乐章。课堂充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智慧潜质与生命气象,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异彩纷呈,操场上学子活力四射心神飞扬。呼市实验中学是孩子们实现人生梦想、体验成功快乐、绽放生命光彩的沃土!
关注每个孩子,成就每个明天,这是呼市实验中学永远的承诺和宗旨。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都能步入少年人生自己可能达到的极限。蓬勃的生命状态和高水平的生命质量,让师生演绎着生命的精彩,感受着成长的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