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时代县域高中的课改选择
发布时间: 2016-03-22 20:18 来源:山西对口升学招生网
这是一个以“变革”为特征的大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形态,不管是主动拥抱还是被动应对变革,总之各行各业的“规矩”变了。
在基础教育领域,回归育人本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每所学校都必须面对的时代发展主题,带着理想性质的理性变革由此而生。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高考,以“题海战术”和“高强度模拟训练”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是无法立足的,而这曾是县域高中在高考大战中的制胜城市高中的法宝。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随着各种教育资源向城市高中或者名校聚拢,县域高中发展面临挑战——变革,又成为扭转颓势的必然选择,是生存之战。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乌审旗高中)以实践告诉我们,主动课改,县域高中才能走出发展困局,走上特色办学和健康发展之路。
向课改名校借智慧、学理念
乌审旗高中是2002年成立的一所汉授普通高中。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鄂尔多斯市西南部的乌审旗嘎鲁图镇,位置比较偏远,当地以农牧生产为主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和很多地方的城镇化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一样,当地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也在不断流入周边条件更优的东胜市区或康巴什新区。这直接影响了乌审旗高中的生源状况。另外,每年中考之后,乌审旗成绩居前的近200名学生也都会到鄂尔多斯市一中、二中、三中就读,所以在世俗化的以高考成绩说事的办学竞争中,学校一开始就在起跑线上落后了。
加之学校年轻教师偏多,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学习习惯不佳、缺乏动力和自主性,所以乌审旗高中也是靠“补偿机制”,即以更多时间投入的“苦教”“苦学”应对竞争。
这种做法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县域高中并无二致。
乌审旗高中校长蒋子清说,多年前就意识到学生“两眼一睁、学到熄灯”的苦学和“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苦教已然成为学校发展的桎梏,而为了提高分数忽略学生个性发展、道德进步、人文艺术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甚至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做法,更是明显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然而改革的风险巨大,不只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勇气,更需要改革的智慧,即整体推动课改的策略支撑。从2012年起,乌审旗高中就不断派教师到山东、海南、宁夏、河北、山西等课改先行地区取经,他们走入实验学校的课堂听课,与校长、老师座谈,带回了不少第一手的课改资料和经验。每次学习考察回来,学校都要召集全体教师开课改研讨会。
在不断深入的研讨中,大家对于课改达成了共识:课改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和体现在课堂上,课改之根只有扎在课堂的土壤中,才可能枝繁叶茂。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013年,乌审旗高中又分三批组织全体教师到山西课改名校新绛中学学习考察,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都亲身感受了新课堂的冲击。2014年6月,学校副校长高慧带队的一行36人又奔赴河北课改名校鹿泉一中培训学习,并和鹿泉一中结成了友好学校,全国多地都留下了乌审旗高中的老师们求取真经的足迹。
汲取课改名校的改革智慧,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好的经验做法就借鉴,不适合自己的就调整完善。三年多的时间,乌审旗高中就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课改路。
为了保障课改顺利实施,乌审旗高中出台了“课改实施方案”“课堂教学改革细则”“课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配套制度;为了激励教师,学校每年都要通过比赛评选出“课改标兵”,予以不菲的奖励;而在班级和学生中间,也进行课改先进班集体、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合作小组、班级展示之星等评比。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学校的气象、师生的面貌大变,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14年4月,乌审旗首届区域推进课改现场会中学组的会议在乌审旗高中举办,2015年7月,鄂尔多斯西部各旗课改推进现场会在乌审旗高级中学举行,山西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先生等亲自到会指导,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在2014年课改就见了成效,在仅有300多名考生参加高考的情况下,获得历史性突破,2015年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建设自己的学案课堂、生本课堂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课改,虽然名称不同、流程有所差异,但基本内核一致,即从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此为基本理念,重塑教师的教学行为,改革课堂结构。
乌审旗高中的领导、教师在遍察各地名校之后,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心所在,他们各取其长,构建出了适合自己师生的学案课堂、生本课堂。
学校的新课堂在形式上有5种类型,即自主课、展示课、“自主+展示”课、巩固课、反思课;学生学习分为3步,即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课堂流程分为5个环节,即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引导—总结达标。因此他们把自己的新课堂标识为“535”课堂模式。
“535”课堂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的“生本”思想,要求教师做到“三让”,即让出课堂,让出讲台,让出黑板,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实现“四敢”,即敢说,敢问,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
课堂上,教师把“学”“练”“赛”作为核心环节,“学”就是让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练”是抓住学习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必须掌握的内容;而“赛”就是恰当运用竞争手段,如小组之间竞争,调动学生快速高效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乌审旗高中的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吐白沫,学生却普遍在台下听得心不在焉,课堂秩序不再靠班规、扣分等“威吓手段”维系;新的课堂形态是:师生均熟识课堂流程,在学案的指引下,该自主学习时,安静快速地完成;该展示时,争相上讲台板演或者发言,该合作交流时,各个小组迅速进入研讨;只要有一个学生会讲,老师就不讲,学生能够大胆地说,老师只在必要处、关键处点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就连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状态的高三年级,也投入了课改,一扫课堂的沉闷。
蒋子清校长感慨地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同样的道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而教师呢?就是‘不见自我’。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和‘生本课堂’的理念基本一致,学生在课堂上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做到了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课改“远行”,让教育回归本真
2014年9月4日,国家公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而高中首当其冲。
在这一大背景下,县域高中的课改注定是一次“远行”。
短期的课改目标里,乌审旗高中把积极完善小组建设及其捆绑评价机制作为了重点。因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小组建设是基础。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广泛听取教师在实践中的经验介绍,在蒋子清校长主持下,形成学校的小组建设及捆绑评价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小组组建的方法要按照学校规定的动作操作,即由班主任牵头,会同各科任老师,综合学生的学科能力、性别比例、组员人数、性格特质等各种因素,均衡搭配组员实力;鼓励、支持、奖励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合作小组。
同时规定,除了奖学金、助学金、学子奖学助学基金奖励以外,凡是组员有违纪行为的小组,学期内不得评为学校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合作小组、优秀展示小组;采取科任老师负责制,即每一位任课老师至少负责所带班级的一个小组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核认定工作;组员的学习表现、行为表现和毕业证的发放、毕业生档案中相关等级的认定挂钩。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一环节,来强化师生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引导每一位同学、每一个小组由物质层面的收获,迈向精神层面的收获,最终获得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蒋子清校长说。
除此之外,学校继续坚持以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能手比赛、课改标兵比赛等评比活动,以扎实高效的教师培训、教研等,激励和引领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从而建设团结互助的学习型、专家型教师团队,为课改深化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目前,乌审旗高中的领导层正在积极地做课改情况的全面而深入的调研,他们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听了110余节课(每位老师一节),目标是摸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校课改的顶层设计,以此把课改引向纵深。
课改初见成效、渐入佳境,蒋子清校长欣喜之中保持着冷静,他认为,学校的课改正处于由浅水区迈向深水区的临界点,未来遇到的课改问题将会十分严峻,因为这些问题是学校发展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如何定位、如何转型等。
“在这种夹缝中求生存的时刻,我们更感觉到,课改也许能让我们赢得生机,而不进行课改就是死路一条。”蒋子清校长的这句话道出了大变革时代县域高中的一种选择。他们志向高远,选择了课改“远行”,要让教育回归本真,要让教师活得有尊严,要让那些落在起跑线后面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要让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人格成长并行,要让他们成为适应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要让他们成为懂得“责任”二字的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