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招生门户网站 !
您的位置 : 主页 > 对口资讯 > 正文

浙江中职课改的现实选择:帮学生找到适合的教育

发布时间: 2016-04-21 21:00 来源:山西对口升学招生网

 
“刚到学校报到时,想想还要在教室里坐上3年,好无聊。”这是浙江省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很多2015级学生初入校园时的想法,但是几天后一个接着一个的意外与惊喜,将他们学业不顺的沮丧化为乌有。“初到工地参观,被现场凌乱、嘈杂的工作环境吓了一跳,说实话我有点儿打退堂鼓。”1515班的金琳洁可以说是学校建筑专业中为数不多的“红花”之一。看着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的工人们,听着工地师傅介绍管道如何铺设、材质如何挑选、混凝土何时浇灌等知识,她最初的不适应已悄然不见,居然还能隐约看到那么一点“建筑范儿”。
 
    自己选的课,听起来特别有味道
 
    2015年的9月,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迎来了又一波的新生。参与课改试点后,学校招生时没有细化专业,而是以“建筑大类”的形式招生,直至两周后学生才会面临第一次专业选择。为此,学校特地安排第一周为“专业导学周”,组织各专业骨干力量,用不同的方式,为新生们指点专业迷津,让学生们在第一周的时间里对专业有初步了解与整体感知。
 
    9月11日,学生们迎来了他们的第二波“福利”:体验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一天的时间,通过“看一看”“试一试”“做一做”各专业的具体实验项目,现场感受专业的内容。
 
    9月14日,七辆大巴载着学生们开始体验周的第一站:走进建筑工地现场,揭开建筑的神秘面纱,观摩建筑之真。
 
    9月15日,体验周第二站:参观上海博物馆和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感受建筑之博。
 
    9月16日上午,体验周第三站:游历嘉兴月河,开启古建筑之旅,感悟建筑之巧。
 
    9月16日下午,体验周第四站:深入嘉兴华特机电有限公司,体验智能化在建筑领域掀起的“波澜”,体验建筑之智。
 
    9月17日,体验周第五站:前往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享受文化的盛宴,感悟建筑之深。
 
    9月18日,教师现场“真人吆喝”,学生选师选课。
 
    4天的导学课程,让学生对“专业是什么”有了大致判断;一天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体验让学生对“选择什么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决定;4天的校外体验之旅,更是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对建筑有了更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专业及方向选择有了更清晰的判断和更正确的选择。
 
    “自己选的课,听起来特别有味道”“原来市政工程并不仅仅指道路、桥梁,它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在初入校园半个月后,这些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交流他们在导学、体验之后的感受。“以前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一知半解,专业入门慢,学习提不起兴趣,但是现在去看我们的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开发起来了。”这是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校长曹国中的原话。选择性课改强调的职业体验,让原本中职学校的“托底教育”变成了“希望教育”。
 
    同在嘉兴,课改进行中的海宁职业高级中学为学生们提供了三次选择机会:高一进校体验结束后选专业大类,高一第二学期第一周体验结束后选择专业方向,高一结束后选择升学或就业方向。体验结束后,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大类进行重新选择,有135名学生选择了更换专业大类。直到今天,2015级皮革电商专业的糜晓锋同学想起自己的专业选择过程还是比较激动:“我中考成绩500多分,当时学校招生分数线是400分,自己完全有空间可以挑选专业,但因为在填报志愿时没有填写个人特长与兴趣爱好,差点没被皮革电商专业录取。幸亏进校后有重新调整专业大类的机会,不然就不能读自己想学的电商专业了。”
 
    杭州交通职高在对汽车企业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工学交替高一“体验周”、高二“学徒月”、高三“顶岗年”的“三段式选择”基本框架。高一年级学生在做出升学还是就业的选择之前,下企业、进高校,到企业实地体验真实职业环境,为学生在选择档口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选择提供了条件。在高二专业方向选择之前,学校设计并组织实施“学徒月”详细计划,学生下企业拜师学艺,在选择的4S店岗位上学习专业技术,实地体验真实职业工作,提高职业意识和能力。高三学生在“体验周”和“学徒月”后,学校开展“帮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选择”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升学、就业发展方向和专业细分的多项选择。
 
    为让选择指导落到实处,绍兴市柯桥区职教中心成立了学生成长服务中心,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工作室,配备多种类型的成长导师,为学生提供职业认知、测评、选择、定位、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规划指导,确保“指导有导师、服务有窗口”。
 
    “选择”是浙江省中职课改的指导思想。选择性课改,给学生们带来了“后悔药”,允许他们在初次盲目的选择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纠正,回到属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轨道。
 
    文化课和专业课还可以这么上
 
    要赋予学生充分选择权,就必须建立起多样化的课程体系。面对课程设置权的回归,浙江的中职学校在一阵狂喜之后,面临更多的是“一生一课表”、课程多元化的巨大挑战。既要放开手脚让学生选择,又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怎么办?“减少必修、增加选修”是选择性课改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做好省课改的“选择性”文章时,如何才能符合教育部的开齐、开足要求?
 
    改变公共基础课的性质和学习内容!这是浙江中职学校做出的一个大胆举措。
 
    马克·吐温的微型小说《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通篇只有七句话,似乎在讲一个丈夫“出轨”的故事。而如今,它却出现在了浙江省中职选择性课改的语文教材中。“这样的‘小三文学’怎么能选入教材?”面对这样一本“惊悚”的教材,许多语文老师坐不住了。但是在2015年的秋季,当这本教材进入到杭州市所有中职学校的选修甚至是必修课堂时,学生的反响却出奇的好。
 
    整本教材,4个单元31篇经典作品、12个推荐书目,涉及多个国家的文学名家。颇具争鸣的名家名作取代了“鸡汤式”的小文章;诗歌、戏剧、影视文学“逆袭”,原语文教材中的散文从75%降至合理比例;部分页面空白,让那些在语文课本上漫不经心地画“杜甫很忙”的学生,释放他们无处安放的精力与想象……
 
    如今,杭州的大部分中职学校,通过采用“2+N”的课时设置,在开好“2”的普通文化基础课的前提下,在“N”课时上大做限定性选修课和自由性选修课的文章,开出了大量实用的、与专业和生活有关的文化课。
 
    杭州中策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中,与许多知名行业企业建立了深厚的联系与合作,联想集团就是其中之一。当联想集团向学校提出运营和维护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时,学校的几个专业部炸开了锅。联想提出的要求是,“既具备充分的电工电子知识,又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技术,更要有环保节能的理念”。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涉及专业技能之间的交叉,这对于学校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浙江职教人总是不缺这种改革的魄力。杭州中策职业学校大刀阔斧地改革了电气运行与控制、环境监测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大专业,进行“捆绑”式发展,构建起“现代工程运行与维护”专业集群,以应对“跨界人才”培养需求。
 
    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协奏曲
 
    2008年开始,浙江省教育厅大力推行“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专业课程改革。对于那次课改,浙江职教人喜欢称之为“08课改”。那场轰轰烈烈的专业课程改革是成功的,8年来共完成了8批次51个专业的课改工作,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当新一轮课改大潮涌来时,很多人禁不住要问,“08课改算是过去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说“08课改”是一场教学内容的变革,新课改则希望能在教学形式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在“走班制”“学分制”及“弹性学制”等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探索。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的推行过程似乎并不顺利。面对普遍的“学校一头热”,以杭州中策为代表的浙江中职学校,从“育人”角度出发,为现代学徒制找到了出路。
 
    近几年来,杭州中策职业学校一直致力于与百年老店杭州知味观联手打造“杭帮菜传承人班”,从每届学生中海选出40名,拜师知味观16位国家烹饪大师门下。学校还在五星级连锁酒店设立“企业教室”,开展“忙时实习,闲时学习”的分段式课程教学。学生在酒店比较忙的五月和十月进入到“企业教室”学习,同时根据酒店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学习,上午10点至12点、下午4点至6点的忙时进行生产实训,下午2点至4点的闲时在“企业教室”进行文化课教学。将文化课教学搬至“企业教室”,文化课教师下企业进行教学,此举被学校称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双重变革的催化剂”。
 
    杭州西湖职业高中对塔形学徒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学校引进九曲红梅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冯瓒玉成立大师工作室,挑选优秀青年专业教师组成师傅(塔尖),选拔有兴趣、有天赋的高年级同学组成大徒弟(塔中),一般学生则为小徒弟(塔基)。大徒弟,由教师亲自动手、现场操作指导,跟着老师学种茶、炒茶、品茶,小徒弟则在上一层级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在教师的监管指导下进行职业活动的训练。这种学徒逐级成长、师傅多元参与的塔形学徒制已成为西湖职高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的成果,既让行业专业大师觅得了心仪的徒弟,传承了精良的技艺,也让学校收获了学生的辉煌成绩,还打造了一批教学、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
 
    信息技术的支撑,为现代学徒制插上了翅膀,促进了关键性改革的深入。在宁波市职教中心,有这样一间智慧教室——这里的课桌可以自由组合,教师在教室里可以利用平板电脑、双屏投影、手写白板的组合实现多屏互动教学。据宁波市计算机教研员,也是这个智慧教室的一手打造者苏东伟老师介绍,智慧教室可以进行实时直播,任课老师一点鼠标,就可以把企业的工作实景搬进课堂,现场直播企业工程师在车间的讲解,学生还可以和工程师“隔空喊话”。
 
    信息技术与各项基于选择性教育思想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选择性教育思想的落地,真正实现了浙江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以智慧学习环境促进实现选择性教育”的期盼。
 
    决策者说
 
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刘希平
 
    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只有在被教育者、教育者的不断选择中才能发现、才能实现。因此,在深入推进包括中职课改在内的各项改革中,我们大都贯穿和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思想——选择性教育思想。
 
    把选择性教育思想引入中职课程改革,就是要努力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包括课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与此同时,也赋予学校相应的课程、专业、学制确定权。这样,学生在进入中职后,既可以走直接就业的路,又可以走继续升学的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有能力学好、今后有志于从事的专业进行有效的学习,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学习选择权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浙江为什么要下大决心推进全面深化中职课改?
 
    首先,是人民群众的需要。长期以来,社会对中职教育一直存在两种要求,一是直接就业,二是继续升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后一种要求越来越强烈。而现在的中职教育,无论是专业还是课程主要都是为直接就业设计的。这显然与相当一部分群众的要求差距比较大。这几年,我们也积极进行了一些调整,扩大单考单招,推出中职“3+2”和五年一贯制招生培养等,但总体培养模式没有太大变化,仍无法适应群众的要求。即使是升入高校的学生,面对高校教学也显得很不适应。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当然应该正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需要,更何况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庭,对他们,教育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其次,是适应全球教育融合发展的需要。全球教育呈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普通教育越来越多地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职业教育越来越多地融入普通教育的课程,前者的代表是美国,后者的代表是德国、瑞士。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既需要知识的增进,又需要能力的增强,更需要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表现在教育上,就需要推进职普融合。从中国和浙江省实际出发,推进职普融合,我们只能走德国、瑞士的路子,在中职教育中融入普通教育的内容,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以此满足学生无论直接就业还是继续升学的需要。
 
    再次,是增强职业教育内在吸引力和活力的需要。长期以来,中职教育发展一直都依赖于行政性保护。早几年,我们强调普职招生1∶1,近几年,我们提大体相当。应该说过去这样的强调是必要的,现在这样提也是需要的,否则不可能有中职教育现有的发展进步成果。但从长远看,中职教育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增强自身发展吸引力和竞争力。真正的教育一定建立在受教育者的真心选择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
 
    中职课改不是要把职业高中办成普通高中。浙江省全面深化中职课程改革,是为了加强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而不是要把职业教育办成普通教育,把职业高中变成普通高中。如果课改最后的结果是后者,那就完全背离了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就会犯历史性错误。我们希望通过中职课程改革,帮助更多的学生沿着职业教育的阶梯不断攀登,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的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
 
友情链接 太原造价员培训 立辰对口升学

山西对口招生考试网

山西对口招生考试网立足山西,服务于山西中职院校所有考生。 是山西省唯一一个以对口升学为主题的专业性网站。 网站网罗了,对口资讯、培训、动态、政策、报名、分数线、 以及考试大纲

联系我们

911985983

911985983@qq.com

本网站之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站所有! 版权所有 ICP证: 皖ICP备150209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