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招生门户网站 !
您的位置 : 主页 > 试题资料 > 语文资料 > 正文

对口升学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冲刺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15-11-11 18:59 来源:山西对口升学招生网

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现代社会在文化发展形态上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通俗文化的强势崛起。如果说在传统社会,文化主要由精英阶层把控,由精英创造,在精英中传播,那么在现代社会,市民阶层的生成和民众素质的普遍提升,使得以普通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通俗文化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通俗文化的勃兴和飞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克服了自身的问题,进入了健康良性的发展状态。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自其诞生伊始,通俗文化始终是一种驳杂的存在。这种驳杂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通俗文化往往既包含了普通大众向真向善的道德诉求,同时又掺杂着一些低俗化的审美取向。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俗文化的发展被纳入商业化框架,受到市场无形之手的操纵,低俗化更成为一个日益严重、不可回避的问题。 
那么,通俗文化如何抵御低俗诱惑,既保证固有的明白晓畅、浅直易懂的大众性,又能在审美趣味、精神格调上不走偏、不下滑呢?在我看来,任何单一的方法和措施可能都难以收到实效,必须“内外兼修”。
一方面,打通雅俗文化壁垒,通过良性互动,提高通俗文化的格调和品位,形成对低俗化的自我免疫力。打通雅俗壁垒,使通俗文化在保持其“通俗性”的同时,充分吸纳高雅文化的积极元素,进行丰富和提升。要鼓励专业的文化创作生产者,包括一些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到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去,为通俗文化发展注入新鲜元素。要加大高雅文化通俗化、大众化的转化力度,实现通俗文化表现形式、表现方式与高雅文化产品的对接和融合。这种对接和融合,既可以改变部分高雅文化产品曲高和寡、鲜有问津的尴尬局面,也将在客观上实现通俗文化本身的提升。 
另一方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规范和完善文化市场,杜绝恶性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本身的规范程度和成熟程度,直接影响着一切商业行为的各个环节,当然也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通俗文化易于剑走偏锋、步入低俗,与我国文化市场本身的不成熟状态关系密切。以电视娱乐节目生产为例,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电视频道2600 多个,竞争异常激烈。要杜绝恶性竞争,就需要运用市场规律,加大通俗文化市场资源整合力度,使通俗文化产品生产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凝练方向、形成特色、规避趋同,形成一个既生机勃勃又疏朗有致的文化市场环境。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点击率、收视率、票房收入独大的唯数字论、唯市场论,已经显现其负面效应。建立更加全面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无疑是当务之急。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种评价体系和通俗文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实现联动,让评价结果影响乃至主导市场的资源配置。只有这样,“通俗”文化才能抵御住“低俗”的诱惑,保持住自己的精神格调和审美情趣。 
(《通俗文化“内外兼修”抵御低俗诱惑》,有删节) 
8.作者认为现代社会通俗文化低俗化日益严重,最重要的原因是 
A.通俗文化自身驳杂不纯,天生不足,再加上发展速度过快。 
B.由于雅俗文化的壁垒,专业的文化创作生产者没有参与到通俗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来。
C.通俗文化的发展被纳入商业化框架,受市场无形之手的操纵和经济利益的驱使。 
D.不规范、不成熟的文化市场下的无序、恶性竞争和唯数字论、唯市场论的负面效应。 
9.根据文意,下列有关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是对立的,通俗文化不可避免地含有低俗的成分。 
B.通俗文化比高雅文化更受欢迎,是普通大众的审美趣味、精神格调普遍低下所致。
C.通俗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随着市民阶层的生成和民众素质的普遍提升而出现的。 
D.实现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的对接和融合,有利于这两种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 
10.近年来,一方面以一些小品和电视选秀等为代表的通俗文化大行其道,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出现了“反三俗”(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的强烈呼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黄 昏
[英] 萨 基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心事重重,眼前的景色与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他们把失掉的好运、破灭的希望深深地掩藏起来,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他们寒酸的衣衫、压弯的双肩、忧郁的目光,在暮色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起码,他们不会被人们认出来。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远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年轻人衣着虽然比较考究,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新来的人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同时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吐字之清楚就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里揣摸着年轻人的这番表演准是为着引起他适当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坦然得令人不能产生一点怀疑。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在一个以前未去过的饭店住下。我刚给家里人写完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坐落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当然了,我可以打电报给家里人,叫他们把地址告诉我,可是这封电报明天才能收到,而眼下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了,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我兜里只剩下两便士,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接着说道,语调里多少带着点委屈的口气。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记得有一次我也经历过这么一件事。”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不过,在他那高傲的表情中,总显得有几分疲倦的样子。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这一点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香皂,包装和封记都要跟刚从铺子里买来的一样,那他准可以成为这一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干他那一行,什么都得事先想好。要有这种能力,而且是无限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个歪才。”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关切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失落着一个椭圆形小纸包,外表和店主人精心打上封记的一样。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顺着那暮色笼罩着的小路追了下去,焦急地寻找着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遍寻不见,已经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他发现要找的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年轻人神态犹豫地站着,显然拿不定主意,是从海德公园穿过去好呢,还是直奔耐茨布里支的熙熙攘攘的人行道。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的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一定是您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兜里滑出来的。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那时一切证据都对您不利。如今,既然我听取了香皂的证词,我想我也应当服从它的判决。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地址,”葛尔特茨比继续说道,“您这星期哪天还钱都可以。这儿是您那块香皂。可别再丢了,它可是您的好朋友啊。”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说道。接着,几句感激不尽的话脱口而出。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葛尔特茨比自言自语地说,“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困境中脱身,这种慰藉降临得太突然了。这对我也是个教训,□□□□□□□□□□(此处删去两句话)。”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11.补写文中空格部分的内容。(3分,不超过30字)
                                                                                 
12.赏析小说第一段场景描写的作用。(3分)
                                                                                 
13.从小说结尾处可以看出年轻人是个骗子,前文有多处伏笔,请至少指出三处并作简要说明。(4分)
                                                                                 
14.简要分析小说中的诺尔曼·葛尔特茨比这一人物形象。(4分)
                                                                                  
15.有人建议把标题“黄昏”改为“一块香皂”,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6分)
                                                                                 
 
 
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C【解析】根据原文“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俗文化的发展被纳入商业化框架,受到市场无形之手的操纵,低俗化更成为一个日益严重、不可回避的问题。”可知答案为C。A.发展速度快不是低俗化的原因。无中生有。B.这是通俗文化自身免疫力不够的重要原因,且“没有参与”绝对化了。D.这是商业化造成通俗文化低俗化的具体表现。 
9.D【解析】A.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并非对立的,通俗文化的低俗也并非不可避免。B.归罪于群众的格调、审美趣味低,属于无中生有。C.传统社会也有通俗文化,通俗文化只是在现代社会“强势崛起”。 
10.【答案提示】 ①通俗文化应通俗但不应低俗,否则,不利于通俗文化的健康长远发展。②通俗文化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反三俗”的呼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低俗化的不满。③通俗文化应努力与高雅文化对接、融合,提高格调和品位,形成对低俗化的自我免疫力。④要规范和完善文化市场,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3分。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11.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3分,酌情给分)
12.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渲染氛围;揭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3分)
13.示例:①衣着考究,神情焦虑暗示他和老人是同样地失败者。②“溜掉”“疲倦”,是骗局被识破的狼狈表现。③“敌意”“自卫”,是骗局被识破的真实反应。④“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行骗成功,溜之大吉。(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如果答其他地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4.①诺尔曼·葛尔特茨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②善良热心。他借钱帮助年轻人渡过难关。③戒备心强。年轻人言谈举止让他产生了警觉。④自以为是,爱嘲弄人。多次用语言讥讽年轻人。⑤善于自我反省。(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
15.答题示例:⑴以“黄昏”为题更合适。理由:①“黄昏”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②“黄昏”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失败者的日暮途穷。③“黄昏”与故事情节有着密切联系。“黄昏”使得老人不能发现自己丢失的香皂,“我”没看到座位下的香皂,而年轻人也因没能看到香皂而使自己露出破绽,被我“识破”,情节出现转折起伏。④故事谜底在“黄昏”中解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味深长。(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⑵以“一块香皂” 为题更合适。理由:①作为线索,贯穿故事情节。②作为重要物品,推动情节发展。③外国经典小说常以物品为题。(一点两分,最多给4分)
 
友情链接 太原造价员培训 立辰对口升学

山西对口招生考试网

山西对口招生考试网立足山西,服务于山西中职院校所有考生。 是山西省唯一一个以对口升学为主题的专业性网站。 网站网罗了,对口资讯、培训、动态、政策、报名、分数线、 以及考试大纲

联系我们

911985983

911985983@qq.com

本网站之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站所有! 版权所有 ICP证: 皖ICP备15020923号-1